美国“稳定币”来袭 开启全球金融新玩法
何为“稳定币”?
稳定币(Stablecoin)是一类加密数字货币,其价值通常锚定于某种法定货币(如美元、欧元)或其他可度量的金融资产(如现金、政府债券)。与比特币(Bitcoin)、以太坊(Ethereum)等价格波动剧烈的加密资产不同,稳定币借助抵押资产或算法机制,力求使币值保持相对稳定,从而兼具加密货币的可编程性和法币的价值稳定性。
按抵押方式,稳定币可分为三大类:
- 法币抵押型
发行机构持有与发行量等值的法币储备,用户可随时以1:1比例兑换。例如,USDC 由美国合规银行和托管机构储备美元支持。 - 加密资产抵押型
通过超额抵押加密资产(如 ETH)保证价值稳定,例如 DAI。 - 算法型
不依赖实物资产,利用自动化算法在市场中调节币量以维持价格稳定。
稳定币的核心特征是与美元等法定货币保持固定汇率。发行方需承诺随时兑换对应法币或等值资产。支持即时、跨境的点对点交易,兼容智能合约与去中心化金融(DeFi)生态。
美国发行“稳定币”的意义
2025年6月,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《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》(GENIUS Act),正式为支付稳定币(Payment Stablecoin)制定了联邦层面的监管框架。该法案对“许可支付稳定币发行人”(Permitted Payment Stablecoin Issuer, PPSI)进行严格定义,只有获得联邦或州级批准的银行及非银行实体才能合法发行稳定币。
美国这样做无疑是想继续维护美元的主导地位。通过将美元延伸到区块链领域,使“链上美元”与传统美元同享美国政府信用,从而固化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的优势位置。同时,修订后法案特别限制Meta、苹果、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未经严格审查而发行稳定币,体现了国会对数据垄断与金融基础设施掌控的警惕。为中小金融机构和支付企业提供清晰合规路径,促进更多创新型支付产品与应用在美国本土试点,增强金融市场活力。有观点指出,美国政府希望借助稳定币这一“链上美元”工具,拓宽债务融资渠道,缓解因债务负担过重而带来的利率上行压力。
稳定币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
美元稳定币的推出,将进一步扩大美元在全球支付和储备体系中的影响力,构建起“链上”金融版图。这不仅巩固了美国的货币霸权,也对其他货币体系形成潜在竞争压力,迫使各国重新评估本币国际化战略。稳定币能够实现即时、低成本的跨境转账,极大提高了国际汇款效率。随着越来越多国际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采用稳定币结算,传统SWIFT体系和现有清算银行可能面临重大挑战,全球支付生态将出现新一轮洗牌。在美欧、人民币数字化(e-CNY)等多边竞争态势下,稳定币成为各国政府和跨国企业角力的新战场。美国若借助稳定币深度绑定全球金融网络,将使其他国家难以在数字支付领域取得同等话语权,进而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。全球范围内稳定币生态尚处于起步阶段,多起“脱锚”事件曾引发市场恐慌(如2022年USDT脱锚、2023年USDC脱锚),强调监管必须国际协同。美国一旦在国内形成先行范式,将推动G20、FATF等国际组织加快规则制定,强化跨境监管合作。
对中国的机遇与影响
面对美元稳定币的挑战,中国可借鉴美国监管框架经验,加快数字人民币(e-CNY)的跨境试点与推广,强化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支付互联互通,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中的使用率。在稳定币技术标准、监管合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中国企业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(如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)。美国标准许可模式的出台,为国内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参照蓝本,有利于自主可控的稳定币和数字资产解决方案快速落地。随着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推广“链上美元”规则,中国需加紧在国际组织中发出声音,参与稳定币监管标准的制定与磋商,维护数字主权和金融安全。美国市场对合规稳定币支付的需求增加,为中国支付机构、数字资产服务商提供了参与美国或第三国市场的合作机会。例如,通过与合规发牌实体合作,共同开发跨境支付网络和数字资产托管服务。
总结与展望
美国发行稳定币并构建联邦监管框架,不仅是对加密货币行业的重大政策信号,也成为全球数字货币治理的重要分水岭。从维护美元主导地位、推动金融创新到参与国际监管协作,美国正试图在“链上”世界复制其“链下”影响力。
展望未来,多极化竞争将加剧。欧盟、英国、日韩以及中国的数字货币和稳定币政策都将加速落地,全球金融体系面对更多创新与挑战并存的格局。监管合作与技术标准融合。各国需在反洗钱、消费者保护、稳定币储备透明度等方面加强对话,形成可执行的跨境监管机制。新型金融生态形成。稳定币、央行数字货币(CBDC)与传统银行体系的融合,将催生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、智能合约贷款等在内的全新金融服务模式。
对于中国而言,既要警惕美元稳定币带来的竞争压力,更应抓住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技术创新应用的历史性机遇,助力中国数字经济与金融治理体系迈向更高水平。